找到相关内容353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宇宙论与禅定:从《起世经》到大乘佛学

    Thrai Phum Phra Ruang)。  对佛教宇宙论的学术研究如此之少,反映了现代学术界的一种倾向:认为佛教思想中的宇宙论与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基础教义——四谛、圣道、无我、缘起等等——没有...纯净心遍满其身”。接下来就是对系列的种(《长部》)或三种(《中部》)成就的描写,每一种都以这段文字开头:“如是心专注;纯净、无染、离诸烦恼、柔软、堪任、安住不可动摇,彼以其心,倾注于……”换句话说,...

    (英国) Rupert Gethin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90663105.html
  • 《大乘大义章》浅析

    六识身、六触身、六受身、六变身、六相身、六思身等。始圣道等,众事和合,不相离故,得名为身。”也就是聚合在一起的众事,皆可叫做“身”,所谓的“法身&...看得见,而摸不着的,因此就不是色法。既然不是色法,也就当然不是色身了。   从我人一般的常识来看,眼根所识别的色,当然就是色法了。其中形色是指物体的长、短、方、圆、高、下、正、不正种;显色是指物体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70963821.html
  • 从古印度佛教与耆那教之苦行观论圣俗关系之演进(下)

    有取中道,成明成智,成就于定,而得自在,趣智趣觉,趣于  涅盘,谓正道,正见……乃至正定,是谓为。  “正道”,又称“圣道”、“圣道分”,所谓的“正”,说明了它是远离二端的“中道”智慧;所谓的“圣”,则指它是趣于涅盘圣道的实践方式。从“正道”的德目——正见、正思惟、正语、正业、正命、正精进、正念、正定,呼应了佛陀一贯的修证观:离开了日常生活的实践,别无圣道可言。  佛陀有关“正道”...

    心毓、心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20964093.html
  • 佛说阿弥陀经义疏

    三、四合说,自行化他、权智、实智。  其音演畅五根、五力、七菩提分、圣道分,如是等法。  演畅道品,即是自行化他、权智、道品等法,即是自行化他实智也。五根依菩提心生,为大圆镜智因;五力依福德聚生,为...无有众苦,但受诸乐,故名极乐。  苦者,三苦、苦也。三苦,谓苦苦、坏苦、行苦。苦,谓生苦、老苦、病苦、死苦、爱别离苦、怨憎会苦、求不得苦、五阴盛苦。华开见佛,故无生苦。形相成就,故无老苦。无有疾痛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4365301.html
  • 陈柏达居士著:净土风光(2)

    命鸟……等。这些鸟,昼夜六时,都会发出柔和、优雅的声音。它们的声音都是在畅演五根、五力、七菩提分、圣道分等种种佛法。使众生听了,都想念佛宝、法宝和僧宝。’——《阿弥陀经》。  ‘极乐世界中,时常有种种...众生,托质其内。  感应冥符妙——此方念佛,极乐世界的莲花立即标上姓名。随人勤惰而现荣枯。  前面四点是所有莲花共有的通性,后点是极乐世界的莲花才独有的特性。  丙、二种芳香·香中之王  秽中香——...

    陈柏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80365431.html
  • 超越自我---无我即解脱之前提

    的行为问题了。一个临终自我关怀的人,在平时的生活当中,一定要具备正确的行为规范。  用佛法的话来说,那就是需要有“正道”的相关训练。正道又名圣道,即条圣者的行为规范。一、正见,即正确的知见。二...更有能力说服自己,而不用接受末日的审判和无谓的痛苦。  佛法中的勤奋,主要表现在“四正勤”里面,当然也蕴含着四念处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菩提分等内容,实际上这个勤奋也就是对于五戒十善、四念处、正道等法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0565489.html
  • 演培法师:人间佛陀(3)

    生死黑暗不能灭。假定舍弃苦乐二边行于中道,内心得到安定,堪修圣道,老病死患就可远离。自从你们离开我后,我就随顺中道而行,所以现在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一二菩提。你们如想得到真理的消息,就得舍此苦乐的二边,依于圣道的中道而行”。   憍陈如等五人,听了佛的这个开示,确实受到极大的感动,认为佛所说的,确是至理名言,切实体会到自身所修的苦行,除了徒然苦了自己的肉体,对于身心解脱,实在毫无...

    演培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1365956.html
  • 椤伽宗考

    。唯说一乘法,是则为大乘。(此依宋泽。魏译本句云,“我唯一乘法,圣道清净。”)   这是“南天竺一乘宗”的意义。   法冲是北方中兴“楞伽”的大师,他的魄力气度都很可观。传中说他到长安时,   ...中国,在世纪的初年成为一时最有权威的宗派。那时候,许多依草附木的司禅和尚都纷纷自认为菩提达摩的派下子孙。牛头山法融一派本出于三论宗,讲习的是《大品般若经》和《大集经》,道宣作《法融传》,凡...

    胡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33666353.html
  • 摩诃衍宝严经讲要

    不定(经文脱此一句)、无智也。从此能伏诸缘起等三种愚痴(即无生无我法无我之无明)为七觉智。进而於邪正道皆得决定,为圣道。中品杂染,以此三十七分次第对治,仍是世间智。《中边论》以菩提分为声闻菩萨所共学,...二知菩萨正行,三知菩萨正行胜利,四知菩萨正行中所安立之法行平等行善行法住行等相,五知於菩萨起信譬喻相。次门为正宗,说菩萨行之自性。 一知菩萨正行中安立所学,二知声闻菩萨所学殊胜差别,三知菩萨学以致用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2866676.html
  • 《劝发菩提心集》讲记(九)

    :由禅观产生喜悦者,身心也同时达轻快安乐。f.定觉支:身体轻快安乐者,可达心之统一。g.舍觉支:舍诸分别,平等保持已得统一的心。  7.正道:又称“支正道”、“圣道”或“圣道”。指达到佛教...、四正断、四如意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菩提分、圣道分、六度等,以资助止观、诸行、果德圆满之种种助道法。  “助”有“扶佐资顺”之义,即修具体之善法,以帮助去除障碍,而资顺菩提。  二十四、念不善本。  ...

    慧沼大师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0668462.html